電子百科
1、160 ns的匹配時間;
2、設有屏蔽寄存器;
3、通過芯片級聯(lián)擴展深度;
4、時鐘頻率最高為50 MHz;
5、匹配字寬和輸出結果位寬可自定義;
6、在ATM模式下可進行VPC(Virtual Path Circuits)和VCC(Virtual Connection Circuits)的同時匹配;
7、端口主要分為控制和匹配端口;
8、20Ons的插入時間(在12個輸入數據項隊列未滿的情況下);
9、2ms的初始化時間(在設置了快速寫入模式后);
10、具有符合IEEE標準1149.1的測試端口(JTAG)。
在基本操作模式下,內容可尋址存儲器讀取輸入數據并與CAM表中的所有表項相比較。無論匹配項找到與否,當比較完成后,MC(Match Complete)引腳均有效。如果找到了匹配項,則MS(Mateh Successful)引腳有效,同時在MQ總線上輸出與匹配數據項相關的數據;如果沒有找到,則MQ總線保持高阻態(tài),以便級聯(lián)CAM芯片來擴展存儲深度。
內容可尋址存儲器上電后,默認工作模式為基本模式。在進入數據檢索操作之前,芯片必須先完成幾個啟動操作過程:首先,要設置全局屏蔽寄存器,定義匹配字寬和輸出結果位寬;其次,要選擇數據表項的寫入模式,即快速寫入模式還是動態(tài)寫入模式;再次,要把用戶需要的數據項(共64位,包括匹配字節(jié)和與其對應的輸出結果字節(jié))逐次裝入CAM表中。
CAM表數據項寫入模式的選擇,往往是在寫入速度和啟動匹配操作花費的時間中取個平衡。快速寫入模式,常用于將大量的數據項初始寫入CAM表中;而動態(tài)寫入模式,則常用于啟動匹配后往CAM表中插入少量的數據項。用戶通過操作控制口4個I/O寄存器來插入或刪除CAM表項,當有異常狀態(tài)出現(xiàn)時,可以從標志寄存器和錯誤代碼寄存器反映出來。內容可尋址存儲器內部的寄存器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