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百科
1) 點距
指屏幕上相鄰兩個同色像素單元之間的距離,即兩個紅色(或綠、藍)像素單元之間的距離。從原理上講,普通顯像管的熒光屏里有一個網罩,上面有許多細密的小孔,所以被稱為“蔭罩式顯像管”。電子槍發(fā)出的射線穿過這些小孔,照射到指定的位置并激發(fā)熒光粉,然后就顯示出了一個點。許多不同顏色的點排列在一起就組成了五彩繽紛的畫面。
由此可見,蔭罩上有多少小孔是至關重要的,孔越多組成畫面的點也越多,畫面就越精細。蔭罩上一共有多少個點,一方面是由顯像管的尺寸所決定的,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17英寸比15英寸的顯像管多30[[%]]的孔,也就提高了30[[%]]的畫面精度。不過只要縮小蔭罩上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提高單位面積的小孔數量,同樣能提高畫面的精度。
點距的單位為毫米(mm)。但是點距有許多種不同的測量方法,點距有實際點距、垂直點距和水平點距的差別。垂直點距等于三個同色熒光點組成三角形斜線距離的一半,等同于點距(邊長)的一半。而水平點距實際上是這個三個同色熒光點組成三角形的高,我們知道,等邊三角形的高小于邊長,因此,水平點距小于實際點距。這也就是一些顯示器廠商把水平點點距說成實際點距,以提高產品檔次的原因了,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需要清楚廠商資料中指出的是水平點距還是實際點距。
以17寸,0.28mm點距顯示器為例,它在水平方向最多可以顯示1024個點,在豎直方向最多可顯示768個點,因此極限分辯率為1024*768。超過這個模式,屏幕上的相鄰像素會互相干擾,反而使圖像變動模糊不清。目前點距主要有0.39,0.31,0.28,0.26,0.24,0.22mm等幾種規(guī)格,最小的可達0.20mm。一般來講,小的點距和良好的匯聚性能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
2)柵距
由于SONY推出的特麗瓏顯像管采用了柵狀蔭罩,因此引入了柵距的概念。柵距是指蔭柵式像管平行的光柵之間的距離(單位:mm)。它的代表就是“特麗瓏”和“鉆石瓏”等高檔次顯示器,采用蔭柵式顯像管的它的好處在于其柵距在長時間里使用也不會變形,顯示器使用多年也不會出現畫質的下降,而蔭罩式正好相反,其網點會產生變形,所以長時間使用就會造成亮度小降,顏色轉變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蔭柵式可以透過更多的光線,從而可以達到更高的亮度和對比度,令圖像色彩更加鮮艷逼真自然。
憑肉眼看同檔次的孔狀蔭罩和蔭柵式蔭罩兩種類型的顯示器,顯示效果的區(qū)別不算大。但從理論和應用上講,孔狀蔭罩顯示器顯示的圖像更精細準確,適合CAD/CAM的應用;蔭柵式蔭罩顯示器的色彩要明亮一些(屏幕受到電子束激發(fā)的面積略大),更適合于藝術專業(yè)的應用。
在點距這個指標上,從日常的應用看,0.28mm點距的孔狀蔭罩顯示器和0.25mm柵距的蔭柵式蔭罩顯示器已經達到要求,除非特殊作圖的需要,一般使用沒有必要追求更小點距的顯示器。
熒屏上每一個彩色點(稱之為像素pixel)是由紅、綠、藍(簡稱R、G、B)三原色組合而成,穿過蔭罩的電子束,按不同強度比例點亮熒光粉而合成產生各種顏色。為便于討論,這里,我們把蔭罩和熒屏看成是一個整體。對大多數的顯像管來說,R、G、B熒光點遵循下列原則逐行交替排列。
1、水平方向上三原色按一定順序重復;
2、垂直方向上同色點在一條直線上;
3、每個特定的熒光點位于相鄰兩行其他熒光點的中間(品字形排列)。
將相鄰兩行距離最近的三原色熒光點用直線連接,得到一個等邊三角形,這就是像素點。將距離最近的三同色點用直線連接,也得到一個等邊三角形。為了以后敘述的方便,我們暫且命名垂直邊為該三角形的底,其余兩邊為斜邊。“點距”就是最近兩同色點的距離,即等邊三角形的邊長,平常我們所說的點距0.28或0.26就是指該等邊三角形的邊長,也就是點距的標稱值。標稱值越小,顯示越清晰。以目前的工藝水平,這個距離最小可做到0.25mm。等邊三角形的斜邊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稱為“水平節(jié)距”。從勾股定理我們很容易算出,水平節(jié)距=點距標稱值×0.866。市場上常見的點距標稱為0.31mm、0.28mm、0.26mm的顯示器,其對應的水平節(jié)距分別為0.2685mm、0.2425mm和0.2252mm。這是很有用的一組數據,用它去除熒光屏的? 顯示器點距
水平和重直有效顯示尺寸,就可以得到兩個方向上的顯示像素點數,這就是顯示屏物理上的最大分辨率。以某一品牌為例,對于不同的屏幕(對角線)尺寸,不同點距下的顯示像素點數計算后,結果列于下表。其他品牌顯示器的顯示像素點數也大體如此。查表可知,我們常用的0.28mm點距的14英寸顯示器,其顯示像素點的最大極限為1072×825。因此要顯示1024×768的分辨率應當是沒問題的(不過文字太小,看起來費力),但如果顯示1280×1024分辨率,即使顯示卡支持這一顯示模式,但屏幕上的顯示效果并沒有顯著改善。即使屏幕為15英寸,而點距為0.28mm,其最大分辨率也只能達到1152×864(顯示卡可設置的值)。這時,如果顯示模式被設置成1280×1024,那么在一次屏幕刷新(一幀)中,有些原色點不止一次被點亮,也就是說像素點之間有重疊現象。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已經明白了選擇顯示器的基本原則,但問題并沒有到此結束。各生產廠在顯像管的制造工藝方面不盡相同,近幾年來新的工藝又相繼被應用,點距的概念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變化。例如,日立公司制造的顯像管,熒屏上三個最近同色點的連接線所構成的三角形不是等邊三角形,而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垂直邊)略大于腰長,那么用哪一條邊作為標稱值就發(fā)生了問題。這樣,用水平節(jié)距作標稱值的優(yōu)點就顯露出來了,現在有的廠商已經把水平節(jié)距的值作為指標,列在產品介紹中。另外,像索尼、三菱和NEC等公司,將屏幕前的蔭罩干脆做成柵條狀,從屏幕頂拉通到屏幕底,而不再是“品”字形的小孔。這樣,就用“柵距”來標稱。所謂柵距是指相距最近的兩柵條之間的距離,柵距相當于水平點距,目前工藝上可做到的最小柵距為0.22mm。
18.5英寸 16:9? 分辨率1366*768? 點距0.3mm
19英寸 16:10? 分辨率1440*900 點距0.285mm
19英寸 16:10? 分辨率1680*1050 點距0.243mm
20英寸 16:9? 分辨率1600*900? 點距0.276mm
20.1英寸 16:10 分辨率1680*1050? 點距0.258mm
20英寸這個尺寸的產品比較少
21.5英寸 16:9? 分辨率1920*1080? 點距0.248mm
22英寸? 16:10? 分辨率1680*1050? 點距0.282mm
23英寸? 16:9?? 分辨率1920*1080? 點距0.272mm
23.6英寸 16:9? 分辨率1920*1080?? 點距0.272mm
24英寸? 16:10? 分辨率1920*1200?? 點距0.2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