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百科
概念的區(qū)分
1.晶振
從概念上看,晶振:即所謂晶體諧振器(簡稱晶體)和晶體時鐘振蕩器(簡稱鐘振)的統(tǒng)稱。不過由于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中,諧振器用的更多,所以一般的概念中把晶振就等同于諧振器理解了。
即通常在人們口頭上,晶體諧振器-->晶振-->晶體,晶體時鐘振蕩器-->鐘振。
從概念上看,晶體諧振器一般有以下幾類:
Ceramic Resonator:陶瓷諧振器。一般為兩個腳的陶瓷封裝,其內部為RC諧振,輸出的為正弦波。
Crystal Resonator:稱石英晶體諧振器。一般為兩個腳的金屬封裝,輸出波形為正弦波。
以上兩種使用起來基本相同,只不過Crystal是靠內部的石英晶體來起振的,精度較高,抗干擾要好,用在 要求較高的場合。Ceramic與Crystal的兩個腳是要再加電容接地的,此電容稱為Load Capacitance(簡稱CL)。有一種將電容集成在諧振器里面的,這樣就會有三個腳,中間一個腳是接地的,這時就稱為內置電容式諧振器,功能還是一 樣。Ceramic與Crystal都不需要再外加電源,因此都是無源諧振器。由于它們輸出的都是正弦波,是不能用來直接驅動IC的,一般在IC內部還有 附加的電路,將正弦波再轉化為方波。
由于現(xiàn)在石英晶體諧振器(Crystal Resonator)使用比較多,在人們口頭上,石英晶體諧振器-->晶體諧振器-->晶振-->晶體。
3.晶體振蕩器
晶體振蕩器(Oscillator):這是一種檔次較高的振蕩器,一般為四個腳的金屬封裝,是要外接電源(通常為5V/3.3V/2.5V),因此也可以稱為有源振蕩器。輸出波形為方波,因此可以直接用來驅動IC工作。這種振蕩器都是用在精度要求高,IC內部無附加振蕩電路的場合。
4.二者之間的區(qū)別
諧振器和鐘振(振蕩器)的區(qū)別在于:諧振器是最簡單的沒有任何補償的振蕩器,而我們通常說的鐘振是由一個諧振器加上ic組成一個回路而實現(xiàn)其自身的 功能。以 VCXO為例:壓控晶體振蕩器(VCXO)是通過紅外加控制電壓使振蕩頻率可變或是可以調制的石英晶體振蕩器。VCXO主要由石英諧振器、變容二極管和振 蕩電路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電壓來改變變容二極管的電容,從而“牽引”石英諧振器的頻率,以達到頻率調制的目的。VCXO大多用于鎖相技術、頻率負 反饋調制的目的。
2.晶體諧振器
5.總結
從人們口頭稱謂上來看,二者的區(qū)別:
晶振: 石英晶體(crystal), 還需要反向器、負載電容(loading capacitor)形成正反饋才可組成振蕩器。從結構上看,晶振就是在晶片的兩側鍍上電極后,直接引出而已,一般有2條引線,屬于無源的。
鐘振: 石英晶體振蕩器(oscillator), 是把以上三部分集成起來。鐘振一般四只引腳,有電源、地和時鐘輸出引腳,另一只引腳有的是NC,有的是down,起控制作用。內部有晶體和振蕩電路,出廠 時頻率已校準。特點:應用方便、頻率穩(wěn)定、電磁輻射少。但價格比晶振貴些。從結構上看,振蕩器是晶片的兩側鍍上電極后,與一定的控制電路相連接,然后再引出,一般有4條引線,屬于有源器件。
a.附錄
現(xiàn)在又有一種按照有源與無源來劃分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其實都是一樣,只是關注的區(qū)別點不同而已。
1) 無源晶體----無源晶體需要用IC片內的振蕩器,在datasheet上一般有建議的連接方法。無源晶體沒有電壓的問題,信號電平是可變的,也就是說是 根據起振電路來決定的,同樣的晶體可以適用于多種電壓,可用于多種不同時鐘信號電壓要求的芯片上,而且價格通常也較低。
2) 有源晶振---有源晶振不需要IC的內部振蕩器,信號質量好,比較穩(wěn)定,而且連接方式相對簡單(主要是做好電源濾波,通常使用一個電容和電感構成的PI型 濾波網絡,輸出端用一個小阻值的電阻過濾信號即可),不需要復雜的配置電路。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腳懸空(有的接控制端),二腳接地,三腳接輸出,四腳 接電壓。相對于無源晶體,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號電平是固定的,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而且價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