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C熱敏電阻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是一系列精細的步驟,從原材料的混合到最終產(chǎn)品的測試和封裝。以下是該流程的詳細介紹:
1. 原材料混合:首先將粉狀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如錳、鎳、鈷和銅氧化物)與有機粘合劑混合。這一步驟可能還包括添加穩(wěn)定劑,以確保最終產(chǎn)品的性能。
2. 球磨:通過球磨法將混合物混合均勻,減小氧化物粉末的粒徑,形成高稠度的漿料。
3. 帶鑄法:使用刮漿刀將漿料攤鋪在塑料載帶上,通過調(diào)節(jié)刮漿刀高度、載帶移動速度和漿料粘度來控制材料的厚度。
4. 烘干:將攤鋪好的材料送入高溫隧道爐中進行烘干,形成具有延展性的“綠色”熱敏電阻帶。
5. 切割:對烘干后的熱敏電阻帶進行切割,形成所需的形狀和尺寸。
6. 燒結:將切割好的熱敏電阻片放入高溫爐中進行燒結,形成具有特定電阻-溫度特性的陶瓷部件。
7. 電極制作:在燒結后的陶瓷部件上制作電極,通常使用銀漿料進行印刷和燒結。
8. 電阻測試:對每個熱敏電阻進行電阻測試,確保其符合規(guī)格要求。
9. 引線附件:將引線焊接到電極上,形成電氣連接。
10. 封裝:根據(jù)應用需求,將熱敏電阻封裝在塑料或陶瓷外殼中,提供保護和便于安裝。
11. 端子和探頭組件:對于某些應用,可能需要將熱敏電阻與其他電子組件組裝在一起。
12. 標記和最終檢查:在產(chǎn)品上進行標記,進行最終的視覺和性能檢查。
13. 包裝和交付:將檢查合格的產(chǎn)品進行包裝,并交付給客戶。
整個生產(chǎn)過程需要精確控制,以確保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一致性。每一步都可能涉及自動化設備和嚴格的質(zhì)量控制標準,以滿足不同應用領域的要求。